關鍵字分析:
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
1.媒體來源:
※ 例如蘋果日報、自由時報(請參考版規下方的核准媒體名單)
大紀元
2.記者署名:
※ 若新聞沒有記者名字或編輯名字,請勿張貼,否則會被水桶14天
※ 外電至少要有來源或編輯 如:法新社
呂美琪
3.完整新聞標題:
※ 標題沒有完整寫出來 ---> 依照板規刪除文章
去年出生率、結婚率 臺灣皆創歷史新低
4.完整新聞內文:
※ 社論特稿都不能貼!違者刪除(政治類水桶3個月),貼廣告也會被刪除喔!可詳看版
規
去年出生率、結婚率 台灣皆創歷史新低
2021 年臺灣總人口為2,337 萬5,314 人,是繼2020年後連續2年人口負成長。(中央社)
更新: 2022-01-10 9:29 PM煺
【大紀元2022年01月10日訊】(大紀元記者袁世鋼、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)據內政部統計
,台灣2021年新生兒較2020年減少1萬1,429人,粗出生率為6.55‰,創下歷史新低紀錄;
而據美國中情局(CIA)2021年全球生育率預測報告顯示,台灣在227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
倒數第一。此外,2021年台灣總人口為2,337萬5,314人,是繼2020年後連續2年人口負成
長。
內政部統計,2021年12月出生數為1萬4,127人,雖然較同年11月增加70人,卻較2020年同
月減少3,420人、約19.49%;從縣市別觀察,粗出生率前三高依序為彰化縣9.81‰、桃園
市9.78‰、澎湖縣9.41‰;最低者則為苗栗縣4.90‰。而2021年全年出生數為15萬3,820
人,較2020年的16萬5,249人減少1萬1,429名新生兒,年粗出生率為6.55‰,創歷史新低
。
據美國中情局(CIA)公布的「2021年全球生育率預測報告」顯示,在227個國家或地區中
,總生育率最低的前五名都在亞洲,分別為香港、澳門、新加坡、南韓,台灣則是最後一
名,每位婦女終生平均只生育1.07個孩子。
在死亡數部分,2021年12月為1萬5,739人,平均約每2.7分鐘就有1人死亡;從縣市別觀察
,2021年12月粗死亡率最高的前三名依序為嘉義縣11.76‰、花蓮縣11.57‰、屏東縣11.4
6‰;最低者則為連江縣3.46‰。2021年全年共死亡18萬3,732人,較2020年的17萬3,156
人增加1萬576人,年粗死亡率為千分之7.83‰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1年自然增加數為負2萬9,912人,年自然增加率為負1.27‰;不僅自然
增加減少,2021年遷入人口92萬703人、遷出人口107萬6,713人,社會增加數也為負15萬6
,010人。整體而言,台灣2021年人口數為2,337萬5,314人,較2020年的2,356萬1,236人減
少18萬5,922人,平均每天減少509.4人;這也是繼2020年人口首度負成長後,連續2年負
成長。
至於人口結構,2021年全國0至14歲幼年人口占總人口12.36%、15到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7
0.79%、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有16.85%。從縣市別來看,幼年人口比率最高者為新竹市16.
63%,最低為金門縣8.72%;工作年齡人口比率最高者為金門縣75.88%,最低為台北市67.1
0%;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為嘉義縣21.10%,最低為新竹縣13.32%。
此外,2021年全年為結婚數共11萬4,606對,較2020年的12萬1,702對減少7,096對,年粗
結婚率為4.88‰,也是歷史新低;全年離婚數為4萬7,887對,年粗離婚率為2.04‰。
台學者:區域發展不均是原因
台灣少子化並不是新聞,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教授羅承宗對《大紀元時報》表示
,問題在於要怎麼解決。他表示,少子化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區域發展不均衡,台灣2,
300萬人中就有900萬人口集中在桃園以北4縣市,六都土地面積只占全台三成卻擠進七成
人口,衍生出高房價、生活壓力大等問題。
除了南部地區遲來的經濟發展、還未顯現效果的社會住宅政策外,羅承宗則提出「首都減
壓」的概念,建議中央政府搬離台北市,但雙北仍是經濟中心,如此才能帶動區域平衡發
展;把地理、經濟、居住等不安因素解決才能提高年輕人生育意願。
羅承宗以近日同樣發布類似警訊的日本為例,即便日本政府設立「少子化擔當大臣」,但
成績仍不理想,而台灣目前卻連相關努力都沒有。他建議行政院應參考日本,設有專責少
子化政策的政務委員,且總統、行政院長應重視並明確指示。
國發會:政府能做的會盡力
國發會官員接受《大紀元時報》採訪時指出,因應少子化,政府提出很多對策,包括配合
「0至6歲國家一起養」所推出的「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(107年-113年)」,其中有些
加碼會在今年實施,目的是希望減輕家長的育兒負擔,「但這不會是絕對的誘因。」
官員說,少子化問題要解決,得看結婚與生養意願,這要通過不斷的宣傳,政府再用補助
進行協助,「這是我們可以全面掌控的,能做的就會盡量的做,減緩國人生養的壓力。」
「我們心裡有數,不太可能因為獎助、補助,就改變國人的觀念。」
官員說,去年因為疫情,年輕人在家工作的機會較多,有些人預期可能會增加生育率,但
事實不然,主要是職場壓力大,還是讓年輕人降低生養意願。
官員說,台灣生育率已在低谷,現在出生人數會連帶影響到下個世代的生育母數,不可輕
忽,國內政策還有調整空間,特別是經費爭取較困難,這需要社會關注。
官員說,少子化影響到後續的勞動人口,因此除了增加生育率外,還有增加勞動供給的政
策,尤其是近年台商回流面臨缺工問題,對經濟成長帶來影響。
5.完整新聞連結 (或短網址):
※ 當新聞連結過長時,需提供短網址方便網友點擊
https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22/1/10/n13495175.htm
6.備註:
※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(以天為單位),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,超貼者水桶,
請?
※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(包含連結、標題等)
國發會:政府已經盡力了
虎年等著瞧
--
網友評論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01.9.196.249 (臺灣) ※ 文章網址: 2">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01.9.196.249 (臺灣) 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Gossiping/M.1641917125.A.9F9.html